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正文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发布日期:2011-11-08作者:肖 元浏览量:

 

(1.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贵州贵阳 550002;2.贵州警官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摘 要:江泽民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过程中,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具体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目标。江泽民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4)     06-0028-03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深刻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这些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1]的人。他们将人的发展首先看作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当然还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这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人的能力出现片面而畸形的发展而言的。现在,社会历史已经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如何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为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就显得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观的一大贡献就在于他具体分析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具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等方面的需要,即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公正、生态平衡等内容;二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生理素质的提高;三是人的才能、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标志,体现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能力、智力、体力、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等,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具体化了。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规定。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以后,他们又多次重申了这一基本思想,如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一切民族最后都要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4]等等。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看,人的全面发展也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和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简单的。我们总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事,它与社会主义社会无关或关系不大。甚至一度谈“人”色变,把它一概当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横加批判。这就不仅把一个本质上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向了遥远的未来,而且对这个问题本身作了片面的理解。

 

    那么,到底该怎样认识这个可以说是长期未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江泽民在总结社会主义多年的经验教训后,对这一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他首先肯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5]认为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是我们党确立的长远奋斗目标。同时他又指出,必须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也没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应当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这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这个论断表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虽然社会主义社会有多方面质的规定性,但最根本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的质规定着其他方面的质,从而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这种“新飞跃”必将导致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位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共产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6]即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生成的过程,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又是人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前提,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制约着人的发展状况,而社会生产、社会制度的发展也有赖于人的发展,私有制的消灭则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又是一个逐步渐进、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写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才能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7]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而以人的发展程度来说明社会的发展程度,以人的历史发展来说明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它突出了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评价的“人”的尺度。从上述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历史过程的深刻分析可以看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的发展和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是相统一的,社会发展的历史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江泽民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实践,鲜明地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并且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了深刻地新概括和论述。在“七一”讲话中他明确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8]具体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劳动的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其中凝结了劳动者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主观因素,是这些主观因素的物化或现实化。因而劳动者的素质是什么样的,这与他创造的对象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劳动者便相应地生产什么样的劳动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发展程度决定劳动及其产品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越充分、越全面,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创造得越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人民的生活也就越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的充分发展,又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总要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离开了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还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8]这表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江泽民人的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强调国家、社会、集体至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的发展。只讲个人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义务,不讲或少讲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发展要求是片面的。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而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并非社会发展了,人就自然而然地发展了,也不应简单地把发展归结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进步之间,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样,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过去的一条理论教训是,以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比人的发展更重要,只要经济文化条件上去了,人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甚至把人的发展视为手段,而把社会经济发展视为目的,完全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因而常常重物轻人,或者自觉不自觉地把发展仅看成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实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的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这种片面认识的有力纠正。

 

    总之,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又使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评价重新回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来,从而将加大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第1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29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69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P130.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P4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P10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P104.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P44.

 

责任编辑:张琪亚

本文原刊载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四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