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内蒙古考察学习及社会实践报告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 向华
2013年7月29日-8月3日,在省教育厅和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的组织安排下,我们思政课教师赴内蒙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深入了内蒙古的区情社情,增强了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感性认识,丰富了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增进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理解。
一、 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听取李晶教授学术讲座,受益匪浅。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的李教授重点介绍了内蒙古的基本情况、民族关系和内蒙古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内蒙古是我国北部边陲的重要民族自治区,幅员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是多民族散落性聚居的地区之一。内蒙古区位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集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于一体的工业集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十年来,内蒙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水平,发展了能源、冶金、化工、重型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长足发展。内蒙古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于有一个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好环境作保障。在这方面,内蒙古高校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方面,能将鲜明的草原文化融入其中,各高校都将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作为必修课开设。本人认为,这对我们多民族的贵州,在本省高校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是非常有借鉴作用的。同时,内蒙古也高度重视社会生态建设和地域文化建设,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模式更新和地域文化繁荣的同步发展,形成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创业的良好局面。李教授对如何讲好思政课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她认为,从事思政课的教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把思政课真正实现学生爱听、受益终身的课程,决非易事。首先要做到教师要真信,就是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能否做到这一点,对于上好思政课是很关键的。还有就是我们讲课,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从十三亿人口生存问题的这一基本国情的实际出发,否则就是空谈理论。我认为李教授讲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从事思政课的教师一定要走出去,深入了解社会和国情,要有实实际际的感受才行,他们马列主义学院就很重视组织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社会实践的学习考察活动,所有思政课教师一两年就要安排出去一次。带队的鲁源安处长对此用了一句很精辟的话进行了总结。他讲,要上好思政课,功夫在课外。我想,下一步,我们贵阳中医学院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建设,一定要把这些有益的东西加以借鉴和吸收,以实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二、考察“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深感内蒙古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内蒙古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这些方面铆足了劲。2008年5月,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10家单位之一。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面积为540万亩,前后总投资近4亿元。2001年10月开工建设至今已经栽种油松、侧柏、丁香等30多个品种300多万株苗木,植被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的80%,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鸟语花香的青少年绿色家园。此外,生态园还建立了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并专门针对青少年设立了认养树木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照顾自己所认养树木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亲近大自然。内蒙古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具体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内蒙古坚持把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发掘优势,扬长补短、乘势而上的资源有序开发、效益利用优先的现代化道路。
在对内蒙古博物院参观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内蒙古在建立现代技术装备工业和农畜牧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群时,充分考虑到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也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再生产,其具体思路是在适当扩大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同时,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延伸产业链,发展关联产业,推动初级产品的价值升级和产业链条的结构优化,从而起到增加单位资源消耗的最大产值的效果。在生态环保和地域文化方面,无论是大手笔的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还是草原文化对历史传统、现代文化和未来前景的展望,抑或是伊利、蒙牛企业文化从探索期到创业期再到扩张期的价值目标演变,呈现的都是内蒙古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创业的理念,这些都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用单纯的理论进行教学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理论要被大学生所接受,就必须有深度而富有实证性的实践范例来补正。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对科学发展与和谐创业的推进及其成就,无疑为开展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例证。
三、考察期间同行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结成友谊,对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带队的鲁源安处长组织我们每次讨论和交流,本人都认真听取老师们的交流发言,感到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贵州财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就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学院领导亲自走出去招聘人才,主动到博士点学校联系,以开座谈会等形式与毕业博士诚恳介绍交流,今年一下子就引进了十多名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博士。这是很值得我校借鉴和学习的。总的讲,通过这次到内蒙古考察,本人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高校思想政治课以讲授党和国家所主导的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为要旨,但思政课并不等于纯粹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那么,将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讲授与社会考察相结合,将课本内容讲授与鲜活的实例相结合,做到以理服人、以例服人,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举措。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活生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均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鲜活内容和生动范例。内蒙古之行不仅让人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姿、独特的人文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近距离观察,使我们加深领悟到了党和国家走科学发展观之路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加深感受到了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加深理解到了加强思政课“三进”教育教学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必须找准的突破口和结合点。其收获是多方面的,受益和启发是很多很多的。
2013年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培训及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 黄江华
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帮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了解党情和国情,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贵州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贵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题学习培训,交流总结2013年度春季学期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从2013年7月29日至8月3日组织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内蒙古有关高校考察,学习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育教学经验,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内蒙古博物院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开展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7月29日下午在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了“2013年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培训及暑期社会实践”开班仪式。教育厅鲁源安处长就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日程作了详细安排,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树立贵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形象,为了保证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要求全体教师必须遵守纪律,保证安全,要求全体教师在活动期间要多看、多思、多想,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总结,改进工作。随后,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杨文武同志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相关情况;欧阳恩良院长介绍了基地建设的概况,并提出宝贵建议;最后,贵州省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流。这次开班仪式,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月30日上午,全体教师在内蒙古大学学术中心二楼听内蒙古财经大学李晶教授的专题报告。李晶教授从内蒙古的基本情况、内蒙古的民族关系以及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演讲。关于内蒙古的基本情况,李晶老师从内蒙古的区情特点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经过李晶老师的介绍,全体教师对内蒙古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内蒙古区情的特点是:地广人少,区域条件比较独特,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战略地位比较重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文化特色比较鲜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通过听讲,全体教师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关于内蒙古的民族关系,李晶老师主要是从内蒙古各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和意义进行讲解。最后,关于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李晶老师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重大,必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要走出去、引进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必须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通过听讲座,全体教师对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意识到贵州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与内蒙古高校存在的差距,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随后,组织参观内蒙古大学博物馆。内蒙古大学博物馆馆长亲自讲解,通过参观,全体教师对内蒙古的民族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7月30日下午,参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内蒙古博物院,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内蒙古博物院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院之一,极具民族特色。展厅主要有“内蒙古生物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近现代文物陈列”和“内蒙古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四个部分。院内珍藏品达10万余件(套)。古生物化石标本的藏品跨越时代较全,所属门类较多,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多种文物,使我们充分了解古老草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在民族文物中,蒙古族藏品居全国博物院之首。反映内蒙古近现代革命历史的文物,是博物院藏品的又一特色。
内蒙古博物院立足自治区丰厚的古生物化石、现生生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资源优势,其中,二层“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飞天神舟”四个基本陈列介绍草原文化的生成之地,景物交融,栩栩如生;三层“草原雄风”、“草原天骄”、“草原风情”、“草原烽火”四个基本陈列以板块形式展示草原文化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发展线条,简明生动,通俗易懂;四层“草原日出”、“风云骑士”、“草原服饰”、“苍穹旋律”、“草原华章”、“古道遗珍”六个专题陈列呈现了草原文化的六大精彩之处,清新庄重。内蒙古博物院还集中表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业绩,通过参观,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深刻理解到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接着,考察“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总占地面积10077亩,2001年10月8日动工,累计栽种乔灌木23个品种,300余万株苗木,植被覆盖率由建设初期不足10%,达到目前的83%,园内树木茂密,鸟语花香,彻底改变了这一区域的面貌,成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是青少年参观教育活动的基地之一。在生态园内还可以参观神舟五号返回地点及杨利伟塑像,感受祖国科技的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增强了为实现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随后,考察了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成吉思汗陵。通过考察使我们不仅了解了蒙古族古老而传统的生产生活、礼仪服饰、歌舞娱乐、宗教信仰等习俗,还使我们正确的认识了蒙古民族最辉煌的史实和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加速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贯穿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实现祖国的统一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总之,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办得很成功,通过社会实践考察,不仅增进了与兄弟院校的了解,增强了与内蒙古高校的联系,还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就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相信在贵州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基地的具体指导下,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一门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