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以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有新人”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94(2001)03-0005-04
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否还要坚持和加强,对此,邓小平作了多次明确的指示,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他从几个方面具体地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大政治优势,它为我们党实现每个时期的总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鼓舞士气、提高兵员素质、发动群众,实现全中国的解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放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方面,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小平同志多次提醒全党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有一个如何克服、抵制消极影响的问题,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应注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入,把贯彻物质利益同提倡奉献精神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教育内容。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并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理论上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物质和精神、经济和政治辩证统一的原理,既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肯定物质的第一性,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同时又肯定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政治对经济的积极的、强大的能动作用。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1]1986年他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时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2]“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3]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邓小平同志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同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措施。他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4]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党的组织性、纪律性。”[5]邓小平这一思想,在更高、更深的领域中科学地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阐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的原则是坚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逐步确立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路线。在我们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以后,邓小平同志及时地向全党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务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 它。”[6]针对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7]“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8]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要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也概莫能外。这是因为:第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9]“这是我们作为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10]因此,“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11]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变化。不抓住经济建设、思想建设和教育,就缺乏了物质基础。邓小平指出:“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12]“只靠我们现在已经取得的稳定的政治环境还不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讲艰苦奋斗,都很必要,但只靠这些也还不够。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13]第三,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经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单纯的思想教育不能取得成功的。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思想观念更新变化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结合。
三、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即是培养“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1985年邓小平就指出,要坚持发展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14]“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15]人民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能够自觉地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四化建设出力。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标准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这不仅高度概括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而且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指导方针。
第一,和风细雨,不搞运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针对性很强。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本身是有思想并处在社会关系中实践着的人。思想政治工作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进行,其结果,既达不到目的,又从根本上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名誉。实践证明,采取这种办法来解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对大搞运动的方法给予了彻底的否定。他说:“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的理论、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16]他认为即使对比较突出的思想认识问题,也只能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来解决。1987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方法时指出:“既然这是个长期的任务,我们就不能搞运动,方法以教育、引导为主。”[17]和风细雨,不搞运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团结人、改造人的工作。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但群众中总会有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只能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那种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只会造成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相互斗争,甚至于造成大批冤假错案,从根本上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是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了的。
第二,多办实事,力戒空谈。邓小平历来强调务实,反对空谈。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反对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力戒空谈,多办实事。他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并且指出:“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18]早在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在空头政治极端盛行的情况下,他就明确指出:“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19]关心群众生活,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他强调指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20]
第三,深入细致,以理服人。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项工作本身的难度。人们的思想不仅千差万别,不断变化,而且它深藏于人的头脑中。因此,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急不行,粗了也不行;靠行政命令不行,靠压制打击更不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反对简单粗暴、无情打击的错误做法,坚持深入细致、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科学方法。1983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时,谈到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时提出:“我们在强调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时候,仍然要注意防止‘左’的错误。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21]在社会大变革中,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后,人们认识的统一往往有一个过程,特别是一些已经形成的陈旧观念的改变,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坚持深人群众、深入细致、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客观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把道理讲清楚,群众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就会逐渐解决。邓小平指出:“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办法是不行的。”[22]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往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统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操之过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我们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邓小平指出:“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就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开始搞并不踊跃呀,好多人在看,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23]现在,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这与邓小平倡导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针是密切相关的。
第四,思想教育与法制相结合。邓小平认为,思想教育与法制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法制不行。“现在这么多年轻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制主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24]在谈到稳定时,他认为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说服教育,对“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25]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严肃法纪。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特别要抓紧立法,包括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违法的就要取缔,”[26]“疏导,也包括运用法律的手段”。[27]对犯错误的人,在进行思想教育帮助的基础上,对情节特别严重者必须作出严肃处理,该开除党籍就开除党籍,该撒职或其他处分的就给这些处分,犯罪的必须法办。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既坚持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主张,又包含着邓小平结合新时期的实践概括和提出的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论点,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把这一思想同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以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2][3][11][12][13][14][15][17][18][21][22][23][24][25][26][27]邓小平文选(三) [M].28,154,143,129,89,35,110,111,211,381——382,144,374,381,163,286,194.
[4][5][6][7][8][9][10][16][19][20]邓小平文选(二)[M].365,366,250,107,103,163,336,27228.
责任编辑 王 铁
本文刊载于《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总第65期)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Email: gyzyskb_597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