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海峡两岸要和平走向统一,必须依据建国以来我们党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理论成果及其成功实践为前提。注重强调把握海峡两岸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的文化历史观、走向繁荣的经济发展观、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的统一观、以及把握两岸走向统一的实践基础等等,会使我们在走和平统一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务实。
关键词:“一国两制”成果;和平统一;原则与环节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5)05-0035-04
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继续不断加大强调国家统一问题,就是要使海峡两岸朝着和平统一的目标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问题。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到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至现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国家统一问题高度重视。尤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为国家统一问题夯实了理论基础,并成为制定国家统一问题的法理依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这一理论,经过不懈的努力,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以圆满地解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今年以来,在对台问题上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反分裂国家法》,进而明确了祖国大陆在对台政策、实现国家和平统一上的新构想和新举措。基于此,受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喻和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成功地回到祖国大陆访问,创下了海峡两岸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首度“破冰之旅”、“搭桥之旅”和“民族之旅”。
历史有力地证明,用“一国两制”的理论解决我国国家统一问题,是完全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然而,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并非一帆风顺,尚有相当的困难。那么,如何实现海峡两岸越来越有益于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呢?根据我国党和政府多年来对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和经验,笔者认为,今后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应当坚持和把握以下八个方面。
一 、中 国 共 产党几代领导人历经不懈努力,以最大的善意和诚意,求同存异,不断创新和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和主张,是解决海峡两岸走向统一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基础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时代的“一纲四目”,至邓小平时代的“一国两制”,到江泽民时代的“江八条”,再到胡锦涛总书记当今提出的“四点意见”,无不充满着我们党在国家和平统一问题上务实的政治智慧和主见。今天,要使海峡两岸不断地向着和平统一的目标迈进,就必须以这些理论成果为武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提出的“四点意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反分裂国家法》,代表着党和国家在对台问题上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更要准确把握,吃透其精神实质。因此,牢固把握、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党和国家对台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反分裂国家法》,是我们今后研究台湾走向和平统一道路问题的原则和理论基础。
二 、以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影响力作为海峡两岸沟通的历史政治基础
海 峡 两 岸的大多数民众和党派,都把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
先生,视为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对其推崇备至。
孙中山
先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推翻清朝政府、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壮举,
孙中山
先生的有关希望中国统一强大的思想、“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名言警句,不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而且对两岸人民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今年,台湾到大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都怀着对孙中山崇敬的心情,去南京祭拜中山陵。中国共产党和大陆的理论界、学术界及许多民间团体,几乎每年都要举行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纪念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各种活动。在两岸党派、民间的沟通互动中,很多时候都会谈到孙中山而感自豪。所以,以
孙中山
先生的影响力,作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共同的历史政治基础,是最恰当不过的。
三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始终不动摇,坚决反对“台独”,最大限度地把握两岸走向缓和的主动权,是海峡两岸沟通和对话的现实政治基础
一 个 中 国 的 原则,是指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不可抹杀的事实。在1894年甲午战争台湾被日本侵占后,在台湾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归还中国,在中、美、英、苏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所以,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无论是从历史的、民族的、现实的还是从法理上而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一直就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两岸人民共同认可的。正如在1950当时的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声明:“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l](P. 60) 所以,“制造所谓‘台湾独立国,的主张,都是企图割裂中国的领土,奴役台湾的中国人民,…… 这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许的”。 [2](P.63) 搞“台独”不仅伤害中华民族感情,也严重地损害了“一个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得人心,必须坚决反对。《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3]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按照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今年,台 湾“坚持一中”、赞成“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主要政治力量,即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在野党均成功地组团访问大陆,并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相互沟通的政治平台。这是自194,年两岸长期隔绝后开始在自己的国土上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标志,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应不断巩固和扩大台湾各派政治力量访问大陆所取得的成果,团结台湾岛内一切赞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中”和反对“台独”的政治力量,孤立“台独”势力,使“台独”分裂活动逐步失去市场,建立两岸互信互惊乃至互动机制,构建与一切反对“台独”政治力量加强联系和沟通的政治平台,力争在实现国家走向和平统一的道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句话,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4]
四 、强化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血脉关系,是海峡两岸中华民族认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文化历史观
海 峡 两 岸 同 样继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以及受着浓浓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马士
君在《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本之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都是一、二年级必修,三年级选修,学习的内容相同,都是中国通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体例都是按章节编写,教材内容的相同点有:A.都注意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B.都注意揭露近百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5]正因为两岸在文化同源上的血脉关系,使得“台独”分裂势力非常害怕,因此他们为了达到文化“台独”的企图,妄图搞“去中国化”,有意歪曲和割断历史,臆造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结论。实际上,“台独”分裂势力的这种手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稍有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非常清楚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就是美国国务院在1949年第28号《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中也称:“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它是中国的。”[6] (P.59)
可见,在对待海峡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一个中国”这个根本的文化历史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密切两岸文化的交流与来往,不断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允许和鼓励岛内的青年报考就读大陆高等院校,在文学、艺术、戏曲、体育、新闻等方面加强互动,强化两岸中华民族是一个国家的认同感。
五 、祖 国 大 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台湾的高科技发展,不仅是大陆与台湾沟通的经济基础,也是强化两岸经贸互动双燕、走向谋求发展、走向繁荣以及走向未来的最大机遇和经济发展观
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高度总结了我国从1989年至2002年这十三年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指出:“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万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这个数字与2001年的9.59万亿元相比较,增加了42 %,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而台湾在近年来,其经济发展不景气。
2001年8月21日
,《参考消息》发表了彭维学撰写的题为《给台湾经济号脉》一文指出:“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指出,台湾经济将面临1970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负增长’。如今这一大胆的预言竟不幸言中,只不过实际情况远比预言要严重得多。”该文尤其指出了台湾“全年经济增长率则由原来预估的4.02%,向下修正为负0.37%,将是台湾自1952年开始统计经济增长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章言在发表题为《2001年台湾经济回顾》一文中进一步证实,台湾“经济出现战后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宏观经济增长看,今年台湾经济出现战后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已成定局。按台当局已公布数据,前三季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91%、—2. 38%与—4.21%,平均每季以近2个百分点速度下降,降速惊人。当局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将为—2.12%,为战后五十年来第一次。[7]正因为如此,较为发达的台湾高科技产业,急切需要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在今年连战、宋楚喻访问大陆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发表演讲的内容也说明了这一点。
21世纪头20年,是大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目标就是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台湾而言,也正在迈向创造第二次经济奇迹这条道路。大陆的发展需要不断的高新技术支持,而台湾的高新技术的发挥需要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实现,到大陆发展“是一个抢市场、抢商机、抢出路的一个重要的当口”[8]所以,正如连战先生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我们不但是互相依存,而且是互补互利,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所以我相信台湾在创造了第一次经济奇迹之后,现在正在迈向第二次的经济奇迹这条路,在努力,大陆今天所面临的也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所以中华民族这种现代化,这种富强康乐,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而已了”。[9]连战先生还强调,只要大家共同坚持,就一定是互惠双赢。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海峡两岸人民也十分清楚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不争事实,两岸要和平,两岸要发展,两岸要往来,决不能再失去绝好机遇,这正是两岸人民和有识之士共同希望和祈望的。所以,两岸应尽快实现“三通”,不断加大经贸和文化方面往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保护台商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要让台湾民众和台商感受到祖国大陆的真诚和温暖。通过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不断交流,从根本上消除岛内部分不明真相的民众对大陆的敌意和“台独”意识,使岛内民众最终能认识到,自己既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
六 、在军事上,按照《反分裂国家法》,不仅确立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低限度,也应尽快实现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这是防止“台独”分裂势力分裂中国,实现海峡两岸走向和解和国家和平走向统一的重要保障
要实现两岸有步骤、分阶段地走向和平统一,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尤为重要。正如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所指出的,要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在这一问题上,除了大陆按照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坚定地走科技强军,依法治军道路不动摇外,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台湾领导人台湾民众充分认识到,大陆国家军队现代化完全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和统一的需要,而绝不是针对台湾岛内和民众的;同样,在台湾岛内的军事力量也决不应该是针对大陆或为“台独”分裂势力服务的。一旦建立了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台湾岛内的安全和发展就完全有了保障,完全没有必要花巨资自购军备,用省下的这笔钱把台湾家园建设得更好更美,何乐而不为呢。
七、充分正视和理解台湾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深刻把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向,是海峡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实践基础
关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正如台湾亲民党主席
宋楚喻
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中所说的:"400年的疏离,100年的隔绝,50年的对抗,尤其是两岸的不同制度让台湾和大陆的隔阂越来越深”,从而形成了台湾人有着“非常强烈的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10]我们党对此也充分地估计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11]然而,由于历史上两岸长期隔绝,台湾的许多民众不了解大陆,尤其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还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在这一问题上,一方面,我们应从多个渠道和多个环节加强台湾对大陆多方面的了解,最大限度地逐步消除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一方面,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曾说的:“要深人地体察两岸同胞的所愿所想,深刻地把握两岸关系和世界大势的发展趋向⋯ ⋯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12]当然,在两岸走向不断沟通了解到和平统一的道路上,还将面临着诸多极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尚需我们坚持原则、沉着应对,在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趋向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台湾本土的历史和现状,在走向和平统一的实践中认真不断摸索、不断制定一系列解决困难的办法和措施。
八 、对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及“政治整合”,应发挥两岸“坚持一中”、反对“台独”各政治力量的政治智慧和创造力,以一种两岸均能接受的方式予以解决。只要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日渐缓和,对这一问题就应用足够的耐心去不断探索
对于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如何定位的问题,正如台湾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
先生讲的,最终走向“政治整合”。实际上,若上述几个方面均坚持做到做好了,“政治整合’,才有可能作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认真地提出来,因为,“一中各表”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台湾政治架构的定位,不仅是祖国大陆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台湾领导人和岛内民众十分敏感的问题。海峡两岸如何“政治整合”,是关系到海峡两岸能否实现“一国两制”的关键。
这里,最 重 要的是要抛弃两岸党与党的各种恩怨和误会,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应捐弃前嫌,携手前进。”[13]也就是说,要从两岸中国人民的利益着眼,参照我们对港澳的基本做法加以创造性地发挥,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至于为何要这么做,一定要表明大陆的真诚和善意。这样的“政治整合”会不会给台湾民众带来福扯,要以香港、澳门两地回归后的社会现实告诉台湾民众,对“政治整合”的台湾社会,其发展前景将会是更加美好的。
总而言之,在实现“一国两制”、两岸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把握历史与现实政治基础的统一,把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文化历史观,把握两岸走向繁荣和走向未来最大机遇的经济发展观,把握实现海峡两岸走向和解、走向统一的重要保障机制,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等等,那么,我们在走向未来两岸统一的道路上再加倍努力,克服重重障碍,一个完全统一的全新中国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2][6]周仛,魏大业.台湾大事纪要[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2.
[3]反国家分裂法[N].人民日报,2005—03—15(1).
[4]江泽民在第十七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zytzb.org.cn/zytzbwz/theory/lishi/lishi103.htm.
[5]
马士
君. 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本之比较研究[EB/OL].中国教育信息平台, http://www.upweb.net/peradmin/htmlfile/wjun3611/200501031234225871326.htm.
[7]章言. 2001年台湾经济回顾[EB/OL].中国网, http://isearch.china.com.cn/cgi-bin/i_textinfo.cgi?dbname=info_ctext&listid=92574&selectword=2001年台湾经济回顾;&templet=ztmain.
[8]聚焦连战大陆行. 连战一行继续在上海访问(连战上海会见台商并发表经贸政策演讲) [N]. 人民日报,2005—05—03(2).
[9]连战北京大学演讲.坚持和平 走向双赢(全文)[EB/OL].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4-29/26/568833.shtml.
[10]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全文[EB/OL].人民网, http://tw.people.com.cn/GB/26741/47108/47528/3379817.html.
[11]胡锦涛和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N]. 人民日报,2005—04—30(1).
[12]胡锦涛会见连战强调两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全文) [EB/OL].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
2005-04-29
/26/569018.shtml.
编辑 /张 振 华
*本文系贵阳中医学院基金立项课题《统一战线理论创新与国家统一问题研究》的成果。
原文刊载于《理论观察》二〇〇五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