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正文

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年先锋

发布日期:2011-11-09作者:郭涛浏览量:

 

    在我国法律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民素质急需提高,而不正之风和贪污腐化等各种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成为影响和侵害社会发展的今天,胡锦涛同志针砭时弊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并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共鸣。其中,特别强调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于高校来说,这不仅为高校广大教职员工生指明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而且还需要从更高的层次来把握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不仅是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在以“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理念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时候,不仅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贯穿其中,而且还要善于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年先锋的高度做好做实这项工作。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是必需的。

    一、这是由大学生所要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决定的

  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前提保证就是要后继有人,也就是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重视人才教育和培养,历来是我们党的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并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国际竞争更为复杂、激烈的现实条件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是一个事关我国改革大局的根本性问题。高校是教育和培养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与一切敌对势力争夺人才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的一个重要来源,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显得意义更为重大。能否把大学生教育成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忠诚于他的政党及其领导的国家和人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努力把大学生教育和引导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高校始终不变,且不可动摇的中心工作,也是社会对高校进行价值评判的重要标准。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军的战略高度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毫无疑问,在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大学生必须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显然,在高校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计。大学生要成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他们在具备社会主义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下,还要用实际行动充分体现时代赋予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性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是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的新概括和新阐述,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理念,也是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代大学生要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并发挥其引领进步潮流、辐射先进文化的作用,自然要以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前提。

    二、这是由大学生在青少年中的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所决定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重大意义的重要群体。从他们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中,特别是从其求学的经历中可不难看出,“考上大学”和“成为大学生”,在家长、老师、学生方面都是说得较多的词汇,足以说明“大学”和“大学生”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和促进其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显然,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导向,对青少年群体是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应该把充分发挥大学生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当作我们推动青少年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他们有着与普通青年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都尚未成熟的特征,都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而激荡的重要时期,他们普遍通过行为认同以取得社会认同的思维法则,使其在较为普遍的群体行为效仿中呈现出既容易被误导,又容易被引导的共性特点。但从普遍的大学生的所具有的身心素质来看,他们因为在经过了较为系统的中、小学教育后,并经历高考这个社会选拔过程,社会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合理评判后进入大学的,所以大多都在自我的能力、素质等方面表现得相对自信。这为其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在更大程度地进行自我潜力的挖掘上奠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虽然他们并不都能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对真象和假象进行完全而准确判断,也不可能完全做到通过现象看本质,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的前提下,是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包括一些关于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基本道德认知和标准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更多地从关注自我命运和前途中展开对现实和未来社会的思考的视角,更为显著地反映了大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一个较高层次和水平。显然,首先保证要做好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工作,不管是从工作的成效,还是从开展工作的便利来说,与一般青少年相比较而言,大学生肯定要容易得多,意义也更为重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状况下,由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是非、善恶、美丑、荣辱不分,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呈现滋生蔓延之势,对欺诈作弊、背信弃义、玩弄感情、亵渎美好等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倾向,不仅严重地冲击了经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才让青少年树立起来的道德认知和趋同,而且还严重地损伤了他们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忠信情感,包括高校的大学生在内,近年来他们当中的相当部分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呈现出来的较为普遍的理想信仰危机和一部分学生诚信不同程度的缺失的问题,其实就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倾向受到上述社会现象严重干扰和影响,并与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对接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针对这些,高校要把学生教育和引导成人,首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知荣辱。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加强荣辱观教育是育人的重要前提,又是必须贯穿始终的中心线索。因此,当前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中,当务之急的是要在帮助大学生修复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的思想道德认知和情感的前提下,更要遵循道德形成从教育到自省的转化规律,帮助他们树立起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从根本上解除困扰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重障碍,以发挥他们对青少年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这是由大学生维护自我形象和信誉的需要决定的

  大学生这个群体从来源和结构来看,均具有较大社会公众特点。我国现在在校的约2000万大学生,他们主要来源于祖国大地的亿万家庭。大学生能够广泛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也是理所当然的。在社会民众的心目中,大学校园是人们继续获取知识的圣殿,大学生是知识、能力、素质、生机、活力、正义、良知等的代名词。把大学生教育和培养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既是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愿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赋予大学和大学生荣耀和光环的同时,我们的大学也确实发挥了其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教育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当今的大学生主流仍然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健全的今天,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现实社会中的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背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倾向,加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在社会大众普遍关注大学生素质的同时,因为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而诱发一些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大学生中也切实发生了一些与“大学生”称谓极不相称的事件,如出现了震惊社会的“刘海洋事件”、 “马家爵事件”等。这些不合适宜、甚至是严重违法的行为,在给他人、社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当然,在社会公众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关注国民素质,特别是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中央相继颁发了一些有关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律、法规、文件和精神,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典型问题,强调提出要求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做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这些不仅饱含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广大青少年的关爱之情,而且也映射了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就大学生而言,我们也要从社会公众对有关自身群体建设中的倾向和问题的广泛讨论引起必要的重视,特别要对一些荣辱不分,或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至以耻为荣的倾向和做法进行必要的教育、反思、自省,用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去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以维护好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总之,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并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进步、先进文化辐射和渗透中的重大作用,并切实维护自我形象和信誉的内在需要。但不管从哪一方面,青年大学生都理应成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年先锋。

作者简介:郭涛,女,1970年8月生,贵州清镇市人,现为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马列原理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

本文发表于2006年9月5日《贵州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