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1至22日,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我部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驱车前往镇远参观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平村”和“周达文故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2日上午,雨后的镇远显得格外宁静与清新。全体教师在我部党政领导的带领下步行来到周达文故居。
通过参观,老师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周达文(原名周达定),生于1903年1月3日,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人。1923年初秋,周达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夏,受共青团中央委派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学联主席。1924年10月,党中央派周达文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留共产国际工作。1925年夏末,奉命回上海,率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等118名留苏学生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周达文同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他在中山大学主要负责教务和翻译工作,曾受到斯大林的高度赞扬。1927年11月,周达文调任列宁学院中国部主任、党支部书记,主管中国留学生工作。
1937年7月,王明、康生因嫉妒,利用斯大林接见的机会。诬告周达文,使其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含冤牺牲在苏联,时年35岁。半个世纪后的198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批文为周达文平反昭雪。
在参观过程,全体教师被革命先烈周达文同志读书救国、坚贞不屈的爱国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所感动和鼓舞。满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前,在部领导的提议下,在故居前,举着鲜红的党旗,全体教师合影留念。
参观过程中,解说员为我们深入介绍了当时镇远支部开展地下工作的情况:周达文故居(周公馆)同时又是中共镇远支部旧址,支部成立于1938年。
当时贵州工委派遣田伯萍同志到镇远,与谢速航、陈法轼三人成立了第一任党支部。当时把镇远师范宋大鸣发展为第一名党员。中共镇远党支部,在当时起到临时县委的作用,党的组织活动已经辐射到铜仁、石阡、三穗、台江、思南、施秉等县。东厢房曾被作为四临教院使用。四临教院是抗日战争的产物。当时,国民党伤兵从前线撤退下来,到后方治疗,临时成立的政训处即四临教院。中共地下党支部曾利用这里出版了三期“海燕”地下刊物,没有被敌人发现。正印证了那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1943年,由于党内出了叛徒,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镇远党支部,虽然仅存了三年,但对镇远的革命影响非常大,为镇远的革命播下了种子。面对一件件文物,我们仿佛看到穿行在镇远的大街小巷的烈士们匆忙的身影;仿佛听到街头接头的暗号;仿佛听到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碌的发报声;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的罪恶的枪声。……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参观了位于同一条街上的另一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通过参观,教师们了解到:镇远“和平村”是“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镇远和平村工作队”的简称,也被称为第二日俘收容所,先后关押过日军俘虏600多人,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日本战俘收容所。“和平村”是一部活生生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教科书和日军侵略暴行的铁证,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观、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带着我们回顾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这段历史。大家切身体会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崇高与宽容,谋求世界和平,从心底激发了强烈的“忽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
参观学习结束后,我部三位领导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缅怀革命先烈,就是要牢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传统。就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广大党员要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投身于教育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
在回程路上,大家还在津津乐道这次参观学习活动:这是一次学习之旅,感动之旅,思考之旅。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继续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为我部、学院发展做出贡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